臥籠崗由來之吃包子學歷史

包子及饅頭相傳起源於三國時候,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,諸葛亮親自帶兵去征伐孟獲。瀘水一帶人煙极少,瘴氣很重而且瀘水有毒。當地土著云必須以人頭祭祀:殺死一些“南蠻”的俘虜,用他們的頭顱去祭瀘水的河神。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“南蠻”俘虜,但為了鼓舞士氣,他想出了一個辦法:用軍中帶的面粉和成面泥,並將牛肉,羊肉餡放入,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,當作祭品來代替“蠻”頭去祭祀河神。

從那以后,這種麵食就流傳了下來,並且傳到了北方。但是稱為“蠻頭”實在太嚇人了,人們就用“饅”字換下了“蠻”字,寫作“饅頭”,久而久之,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

相傳這就是包子(帶餡饅頭)及饅頭的由來︿︿

為紀念孔明,特以孔明出山輔佐劉備之前的躬耕處:臥龍崗,命此店名。